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

简论李大钊的青年政治观

 

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,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、组织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主将。他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对中国青年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。他认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,国家的灵魂,青年的政治观直接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。

一、李大钊论青年的国家地位及青年政治观的作用

李大钊一直把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的希望,寄托在广大青年的身上。李大钊对于当时民族的羸弱被欺侮痛心疾首,对国家的危难处境忧心忡忡。他饱含一腔爱国热血,慷慨号召广大青年奋起抗争,雪国耻、赴国难,振兴中华。他大声疾呼,国家不能一日没有青年,青年不能一日不觉醒。他说创办《晨钟报》就是为了唤醒青年,使之勇于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,青年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,青年的未来才是中国的未来。

李大钊认为青年阶段是人生精力最佳的时段,青年也是社会进展中承前启后桥梁,人类的历史要靠青年去继承与传扬。青年是一个国家中最有生气,最积极进取的力量源,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创新发展最活跃的因素。重视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李大钊认为,青年的政治取向直接关系着国家及民族的命运。中国的积贫积弱现状,正是由于没有一批胆略、勇气过人,思想先进的新青年。李大钊提倡的青年政治观,是希望青年成为革命的先锋,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,尽最大努力完成抵御外侮、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。

二、李大钊的青年政治观的主要主张

1917年,俄国十月革命爆发,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,这让李大钊等先锋战士看到了国家的希望,并开始积极传播学习马克思主义。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,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期马列主义传播的先驱。

因此,李大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,他在一系列刊物上宣传马克思主义,并运用该思想解释了中国思想史和革命中的若干问题。他的文章也促进了国人的觉醒,教育并深刻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优秀青年,李大钊的青年政治观是中国青年运动最正确有力的思想武器。

1、教育青年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,拥有健全的人格。

李大钊教育青年应树立坚持真理、追求真理、实现真理的人生观。生则应该生的有意义,死亦要死得有价值,从而培养出积极、正确的政治观。李大钊教育广大青年,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,不可能短期内完成救亡图存、振兴中华的革命任务,青年们一定要耐得住寂寞,耐得住艰辛,凡事以求真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去做,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。李大钊认为要创造高尚的生活,就会有壮烈的牺牲,人类创造新文明的历程总会伴随着牺牲和痛苦,他为青年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死观。

李大钊一直劝诫青年珍惜时间,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。他告诉青年财富应由劳动来创造,青年应该热爱、尊重并积极参与劳动。如果一味的图安逸、懒惰玩乐,则是对人生最大浪费。李大钊反对青年的厌世怀古情绪,倡导青年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,培养出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,相信未来会更美好。他认为青年应该把握现在,珍惜现有的时间,敢于创新,“今天”永远是最宝贵的,它是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源泉。

李大钊教育广大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,要有宽广的心胸,不要局限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。他认为新时代的青年,不单单要做到洁身自好、独善其身,还要努力以国家为重,以创造“青春中华”为唯一使命,“耸着双肩”担负起振兴民族国家的重任。

李大钊还尤为重视青年健全人格的培养,倡导对青年进行人格教育。他认为教育如果只重视传授知识,不重视培养青年健全的人格,那么知识只会成为青年作恶的助手。他建议学校在教给青年知识的同时,每堂课应留出几分钟搞人格教育。一旦青年拥有了健全的人格,一定能促进吸纳知识的成效。李大钊一直在以身作则地实践着这些人生观,是青年人的楷模。他一生廉洁自律、淡泊名利、行事磊落、肝胆照人,他崇高的革命品质在青年中拥有了崇高的威信,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青年围绕在他身边,成为无产阶级的优秀接班人。

2、教育广大知识青年要深入群众,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实践道路。

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证明,知识分子才是中国民主革命中最先觉醒的人群。李大钊意识到青年知识分子应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实践道路,才能给中国革命带到新的希望。他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,并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与工农相结合,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,也促进了青年教育工作的发展。这也是他对青年政治教育所作的重大贡献。